為科學檢視澳門學生的閱讀水平,研究和制定有助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政策措施,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組織來自本澳58所學校的逾5,000名小四學生,參與由權威學術機構“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EA)”主辦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 2021。該研究已於5月16日公佈報告,結果顯示澳門小四學生的閱讀表現與上屆相若,閱讀能力平穩發展。
疫情影響全球學生,澳門學生平穩發展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每五年舉行一次,澳門自2016年首次參與後,PIRLS 2021是澳門第二次參與這項研究。在各持份者的積極配合下,澳門克服疫情挑戰如期完成測試。然而仍有近四成參與國家或地區受疫情影響而須大幅調整測試計劃,包括延後半年並改以小五學生受測,或延後一年改以新一屆小四學生受測,導致受測學生年齡差異變大及測試大幅延後,令數據可比性受到影響,故IEA提醒各地在數據分析時要謹慎處理,不宜直接按分數和排名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教學成效。另一方面,疫情亦普遍影響全球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效,在連續兩屆參與的32個國家或地區中,有近七成的國家或地區成績下滑。澳門學生本屆的整體成績為536分,較上屆546分表現平穩,仍顯著高於全球學生水平中間點(500分),位處9至15的排名區間,學生在PIRLS的四個國際基準等級的表現均優於國際中位數,顯示澳門學生閱讀能力與往屆表現相若,閱讀能力平穩發展。
教育公平排行首位,軟硬資源共促閱讀
研究報告顯示,澳門的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學生間的閱讀表現差距,在所有參與國家或地區中最小,即使是來自較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生,其表現仍顯著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項針對15歲中學生學習表現的權威國際研究PISA 2018(“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2018)中,澳門亦獲認定為全球教育公平領先的經濟體之一。兩項研究結果一致印證,澳門教育系統在小學至中學階段持續為本地學生提供優質且公平的教育。
研究亦分析了學校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問卷數據,顯示澳門學校的軟硬件設施有以下促進學生閱讀效能的優勢:
1. 澳門學校的校園環境普遍安全有序
2. 閱讀教學資源豐富
3. 學校教學電腦數量位居國際前列
4. 教師積極參與閱讀相關專業發展培訓
家校合作共建氛圍,強化學生興趣信心
研究顯示澳門家長在自身閱讀興趣與習慣、學前家庭親子閱讀活動的參與程度等方面均有進步空間,澳門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亦有待加強。因此,有必要繼續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各持份者共同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總結
特區政府長期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致力實現“全民閱讀”。教青局持續利用各項國際測試的研究結果,檢視現有課程政策和學與教的措施,研究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素,近年已推出以下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此外,教青局亦進一步開展跨部門的合作推廣閱讀,包括與文化局合作開展澳門圖書館周系列活動,持續開展閱讀獎勵計劃,培養兒童及青少年的閱讀愛好。澳門科學館亦聯同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構建全新親子閲讀空間“科普繪本圖書閣”,為親子科普閱讀提供豐富資源。
基於上述PIRLS 2021國際報告的初步結果,以及IEA稍後才公佈的完整國際數據庫資料,教青局將按計劃進一步撰寫澳門總結報告及學校報告,舉辦學校報告會及研究結果分享會,讓教育界瞭解澳門地區的研究結果,探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教青局感謝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參與是次研究,往後期望各方可以繼續攜手共進,共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澳門社會培養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