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致力推动馆藏研究,将于9月26日晚上7时在馆内演讲厅举办“艺博馆馆藏研究系列讲座——澳门古建筑的石湾瓦脊”,特邀参与馆藏研究项目的马素梅博士主讲,透过系统性研究成果发表,深入探讨馆藏石湾瓦脊与澳门古建筑艺术的文化渊源,挖掘馆藏文物与澳门文化的连结。有兴趣人士可自即日至9月24日于一户通的“活动报名”进行登记。
是次讲座聚焦岭南建筑特有的石湾瓦脊装饰艺术,重点研究其在普济禅院(观音堂)、康真君庙(康公庙)及沙梨头永福古社土地庙等古建筑的广泛应用。讲座将以上述三座庙宇为例,系统阐述石湾瓦脊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及风格演变,并与艺博馆的珍藏“戏剧故事人物瓦脊”进行分析对比,揭示石湾着名花盆行(或称瓦脊行)店号“吴奇玉”在不同时期的工艺变迁与风格演进,从而建立艺博馆馆藏与澳门古建筑之间的艺术关联,突显石湾瓦脊与澳门古建筑艺术的文化渊源。
马素梅博士一直致力于石湾瓦脊的研究工作,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曾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助理教授,曾受邀参与香港历史建筑如青山禅院、达德公祠、大夫第等屋脊装饰以及叶定仕故居建筑装饰研究,并着有《新田大夫第建筑装饰密码》《屋脊上的愿望》等作品。是次讲座以粤语进行,适合12岁以上艺术研究爱好者参与。公众可于即日起至9月24日透过一户通的“活动报名”(activity.mo.gov.mo/activity-h5)登记,倘报名人数多于指定名额,将以抽签录取;现场另设少量名额报名参与,额满即止。
另外,以四大主题系统呈现石湾陶瓷窑火传承的“窑韵凝珍——澳门艺术博物馆藏石湾陶瓷大展”,现正于艺博馆四楼展出,特别展示多件馆藏石湾瓦脊和人物塑像,上述展品“戏剧故事人物瓦脊”逾7米长,标有“光绪元年”(1875年)纪年及“吴奇玉造”商号款识,人物塑像生动展现民间艺术特色;展场亦设多媒体环视影像呈现康公庙石湾瓦脊细节。石湾陶瓷大展展期至10月7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时至晚上7时(晚上6时30分后停止入场),逢周一休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免费入场。展期内每逢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下午3时设粤语公众导赏,观众于社交媒体打卡分享展览即赠全套五款珍藏卡。展览及活动详情可浏览艺博馆网页www.MAM.gov.mo及脸书专页“澳门艺术博物馆 Macao Museum of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