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澳门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雇用大量的人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特区政府都非常重视扶助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在回归十年期间,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研究制订扶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适时制订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切实纾缓中小企业融资和经营上所遇到的困难,特区政府于2003年5月推出《中小企业援助计划》,以及于同年7月再推出两项信用保证计划,包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和《中小企业专项信用保证计划》。这三项中小企业辅助计划都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资金发展,政府在财政上通过提供免息贷款及信用保证,作出实际的辅助。
《中小企业援助计划》由2003年开始至今,共收到5,105宗申请,获批准个案总计4,416宗,占申请量的86.5%,批准金额达9.2亿元,而由于条件不符而不获批准个案有474宗,占申请量的9.3%。受惠行业主要包括:零售业﹑建筑及工程﹑饮食及酒店﹑批发业﹑制造业﹑出入口贸易等。
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因应社会及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区政府在过去几年适时检讨及调整有关计划,其中,《中小企业援助计划》制度经过两次修改,分别于2006年10月将免息贷款金额上限由20万调升至30万元,最长还款期延长至8年,扩大资金适用范围至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以及降低申请门槛至开业年期不少于两年;及后,于2009年2月,再次将免息贷款金额上限调升至50万元,并扩大资金适用范围至营运资金。
《中小企业援助计划》实施至今已达6年,其间曾先后出现三次申请高峰期,第一次为2003年因受非典型疫症影响的申请有751宗;第二次为2008年有2,255宗申请,其中受「黑格比」风灾需要紧急援助的申请达1,811宗,当年9月台风「黑格比」袭澳,逾千间澳门商户蒙受经济损失,特区政府迅速启动「中小企业援助计划」机制向受灾商户提供即时援助,以解燃眉之急;而第三次申请高峰为2009年因受金融海啸影响,令中小企经营情况再陷入困难,有鉴于此特区政府于本年2月再度修订法规,加大援助金额,以应付迅速增加的申请,本年截至10月中共有1,397宗申请个案,合共批准个案有1,228宗,涉资3.3亿元。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 及“中小企业专项信用保证计划”生效后,特区政府瞬即与本澳18间银行签订相关的信保协议,最初,两项信保计划分别向中小企业提供50%上限为150万元,及100%上限为100万元之信贷保证,以协助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业务发展所需资金。
由2003年开始至本年10月,《信用保证计划》共收到91宗申请,批准个案85宗,批准信用保证金额 1.19亿元;而《专项信用保证计划》有57宗申请个案,共批准43宗个案,批准信用保证金额3,533万元,受惠行业主要为建筑及工程﹑零售业﹑批发业﹑出入口贸易﹑制造业及印刷业等。
近期,面对金融危机﹑信贷市场紧缩,中小企业融资更困难,为协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应对和渡过经济波动环境,特区政府于本年6月修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制度,提升信用保证金额上限至350万元,政府担保比率提升至贷款金额之70%,并简化申请程序。新修改生效后至10月中,申请量急增44宗。
特区政府除援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外,亦积极为中小企业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为提升中小企营商能力和竞争力,特区政府于本年6月修订《企业融资贷款利息补贴》制度,藉加大资源的投放,扩大受惠行业范围、增加可获贷款利息补贴的投资项目、简化申请条件及减轻受惠企业的负担,以鼓励和扶助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业务范围内增加所需投资,从而达致促进本地经济活动多元化、增强环境保护、协助企业技术革新及转型,以提升其竞争力,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修订的利息补贴法规生效后,公众反应积极,截至10月,经济局共收到385宗申请查询,共接获46宗申请,涉及62项投资项目,申请补贴之贷款总额超过2亿元,目前已批给的申请个案有24宗,获批准补贴贷款金额6,355万元。申请企业包括从事出入口贸易﹑会展、环保、设施安装及维修工程﹑物流、汽车租赁、酒店、卫生及清洁服务等业务,投资项目多为购置设施,其次为购置新设备﹑新机器及运输车辆。
利息补贴申请数字的急升,主要基于受惠行业覆盖面扩大,同时中小企业在申请信保计划的同时,亦一并提出利息补贴申请,足见新修订的《企业融资贷款利息补贴》制度与《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制度相配合,能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减轻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