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将每年的11月21日定为「世界电视日」。电视的诞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重大新闻、精彩赛事、艺术休闲、异域风情……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成为人们充实自我、瞭解世界的窗口。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节目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日以继夜以巧思和创意,让好点子变成好节目,带领观众一窥万千世界。
节目制作环节紧相连
电视节目要通过多少道流程才告制作完成呢?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广视」)节目制作科经理梁俊华,入行逾30年,他既是监制又是导演,要兼顾制作上的每个环节,从一开始的节目构思,到拍摄过程、后期制作与节目推广都参与其中,像一个掌握全盘的管家角色。
他介绍,澳广视节目制作科以制作本地节目为主,除了为观众带来属于澳门人的故事、提供有关澳门的有趣及实用资讯,亦包括一些由本地演艺人创作的综艺娱乐节目。「当确定节目计划后,便会制订项目预算建议予总监审批,再上呈执行委员会批示。获同意后,便可执行节目制作。」
他续说:「节目制作团队基本由监制、导演、资料搜集/撰稿员及制作助理等组成。制作团队一起构思节目类型、内容及表现方式,再由监制推动节目的筹备、资料搜集,然后制订每集节目内容、联络采访地点和人物、安排拍摄日程。导演和制作助理会根据上述资料,提前准备一切拍摄所需的器材、道具及相关的技术人员。」
完成拍摄部份后,导演会开始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后期剪辑制作,之后会与美术设计人员,按节目内容设计一系列美术、动画视觉效果作配合。完成节目影片输出檔案后,便由制作助理联系相关部门安排于电视频道播出,及上传节目影片到澳广视网页作节目重温。每集节目播出前,还要制作宣传短片于电视频道及多媒体平台播出,宣传每集节目内容和播出日期时间。而资料搜集/撰稿员,还须提供宣传稿件及节目照片予本地报刊刊登。
大型节目幕后更具挑战
澳广视每年都会制作多项大型节目,为顺利完成有关工作,节目制作科往往需要提前数月准备,如计划节目预算、邀请多间布景及灯光音响设备供应商,进行租赁器材设备的招标程序(视乎大型节目场地规模及预算的规限进行书面或公开招标程序)等。
梁俊华说:「以每年于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举行的《澳广视至爱新听力》颁奖音乐会为例,为充实节目中的候选歌曲名单,数月前便要开始公开征集作品,截止报名后,会经节目邀请的专业评审审查参赛歌曲内容及水平,看看是否适合成为候选歌曲,再于《澳广视至爱新听力》发布会上公开候选歌曲名单,进而开始为期1个月的候选歌曲宣传期,推动观众投票选出『乐迷至爱歌曲奖』……」
他说,虽然这类大型节目制作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澳广视至爱新听力》作为澳门音乐创作人及歌手一展才能的平台,当看到努力了多年的音乐人,终于能在舞台上获奖和表演,得奖者激动的心情,都会令他和一班同事感动和欣慰。
澳广视另一招牌节目「台庆晚会」,由于每次都有不同的表演场地和舞台条件,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时间设计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梁俊华表示,为了配合表演项目的效果,需要不断改变构思,解决实际操作的困难,使得各项表演项目能顺利融入晚会中,是节目制作科展示制播大型节目实力的机会。
梁俊华回忆说,记得在一次晚会中,其中一组表演项目的演出者,因迟到而无法按时演出,制作团队不得不即时调整表演项目的顺序,有机会影响原本的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导致演出效果出错。「这次事件让整个团队和技术操作人员非常紧张,可幸最终通过大家的专业合作,完成了该晚的演出,是一个非常难忘的经验。」
为观众持续带来新鲜感
随着拍摄科技设备的更新,节目制作科在设计节目画面时,会不断尝试,务求令观众有更多的新鲜感,对节目留下深刻印象。梁俊华举例,如利用虚拟录影厂创作出不断变化的背景,又或让物件于画面上移动。为了带给观众不同的视野,节目会利用无人机,从高空或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随着直播技术的更新,现在已经能够用更快、更短的时间,把现场画面呈现于电视频道及多媒体平台上。
作为澳广视的资深员工,用30多年的青春岁月换取节目的成功和观众的喜爱,目睹电视台的变迁,梁俊华感触颇深。「澳广视启播40周年,已进入另一个更广阔的阶段。现在,珠三角观众已经可以收看我们的节目,说好澳门故事的责任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会带领团队创作更多有关澳门的节目,提高节目制作水平,为工作人员安排更多技术或创作主题培训,让澳广视不断创新进步。」他透露,因应时代变化,澳广视会尝试创作更多不同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平台吸引观众,从而引流观众观看电视节目。
文:黄桂兰 图:宋楚珊、澳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