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澳門大學精準腫瘤學前沿科學中心、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及國家教育部同濟大學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合辦“同濟大學—澳門大學前沿科學中心學術交流研討會”,共同推動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融合,為“健康中國2030”注入科研動能。
研討會以“幹細胞、衰老與腫瘤發生”為主題,匯聚上海和澳門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者,圍繞細胞命運調控、精準腫瘤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干預等前沿課題展開深入交流。
開幕儀式上,同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許學軍指出,兩所前沿科學中心研究方向各有側重,在核心技術與科研成果方面高度互補: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在細胞命運調控、表觀遺傳及衰老研究方面取得多項原創性突破,精準腫瘤學前沿科學中心則在癌症預防、轉移機制及個體化治療領域成果斐然;是次研討會不僅是深化兩校合作的生動實踐,更是積極響應國家健康戰略的重要舉措。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部主任、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主任高紹榮與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精準腫瘤學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鄧初夏分別介紹了各自中心的科研佈局與人才培養情況,並共同強調,是次研討會是兩所前沿科學中心於今年舉行的第二次交流,未來將持續推動常態化合作機制,促進跨地域、跨學科的科研協同。
高紹榮在閉幕式上表示,幹細胞命運調控提供疾病理解的理論支撐,精準腫瘤學則提供具體治療方案,兩大研究方向的融合將成為推動生命科學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他期望雙方未來可持續鞏固合作成果,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貢獻“同濟—澳大力量”。
是次研討會共設四個主題報告環節,由兩校20位學者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涵蓋精準腫瘤學與幹細胞研究的多個核心領域。鄧初夏及澳大講座教授沈漢明,教授張仲榮、王瑞兵、曲松楠,副教授狄利俊、沈仲燮、譚建業,助理教授唐正海、苗凱等精準腫瘤學前沿科學中心成員先後發表演說,分享其在癌症機制解析、幹細胞應用及創新治療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與會者就研究設計、數據解讀及臨床應用展開熱烈討論,學術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