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鄰近廣東省地區錄得多例基孔肯雅熱個案,該疾病臨床表現及傳播方式和登革熱類似,衛生局將密切關注相關情況,適時作出應對措施,同時呼籲居民注意防範感染疾病,應採取清除積水及防蚊措施。
根據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資料顯示,監測發現1宗境外輸入基孔肯雅熱病例引起當地疫情。截至7月15日,順德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屬輕症病例。
根據衛生局傳染病監測資料顯示,澳門分別於2013年及2019年錄得2例及3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均來自東南亞國家,沒有重症或死亡病例,至今為止澳門未有再錄得任何病例。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又稱屈公病,是一種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傳播的傳染病。基孔肯雅熱的臨床表現、傳播方式、預防控制方法等均與登革熱類似。潛伏期為2至12天,通常3至8天,主要表現為發熱、嚴重關節痛。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噁心、疲倦和皮疹等,多為輕症並持續數天。重症及死亡病例較少見,但關節痛可嚴重到影響個人活動並持續數周至數月,以對症治療為主,沒有預防疫苗。
衛生局將持續密切關注鄰近地區基孔肯雅熱流行的情況,提醒居民不要掉以輕心,倘需前往東南亞地區和該疾病流行地區時,應加強注意防範並呼籲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
居民如有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有關的居住地點或旅遊史;醫生應對懷疑基孔肯雅熱病人及時作出檢測和通報。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可提供基孔肯雅熱檢測服務。若有疑問,可致電衛生局傳染病熱線28700800或瀏覽傳染病網頁http://www.ssm.gov.mo/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