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成因,为贯彻落实《健康澳门蓝图》中降低烟草使用率的目标,特区政府透过“关口前移”、“资源下沉”,广泛联动各界社团机构力量,以立法、执法、教育宣传及鼓励戒烟等多管齐下策略,执行各项控烟政策和措施,与各界共同努力,携手共建健康社区。
今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组织订定的“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主题为“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Short of Breath, Think COPD),旨在唤起各界关注和瞭解慢性阻塞性肺病。而卫生局防控烟酒办公室及卫生督察于近日透过不同方式加强向吸烟人士推广卫生局戒烟门诊服务及《控烟法》等,鼓励吸烟人士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着想应立即戒烟,共同构建无烟健康生活环境。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主要由烟草烟雾等有害空气污染物引起的进行性且不可逆性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全球第4大死因,2021年造成35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戒烟是最有效且成本效益最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预防和治疗手段,卫生局早于2006年起已在各区卫生中心设立“戒烟咨询门诊”,由专职医护人员提供免费戒烟服务,今年1至10月已约有1970人次接受了戒烟门诊服务。
此外,自2012年1月1日《控烟法》生效以来,特区政府持续完善控烟法律,本澳烟草使用率已不断下降。数据显示,本澳15岁及以上人口的烟草和相关产品使用率从《控烟法》生效前的16.9%下降至2023年的11.6%,相对降幅达31.4%,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2025年烟草使用率相对减少30%的目标。鉴于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使用率上升,为应对其公共卫生尤其是青少年的危害,亦于2022年修订《控烟法》全面禁止电子烟的制造、分销、销售、进口和出口,并禁止携带出入境,以杜绝其流通。
卫生局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多痰,随病情恶化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连日常动都难以进行;该病虽无法治愈,但可通过戒烟、避免吸入污染空气和接种疫苗等改善症状,亦可通过药物、氧气和肺部康复进行治疗;其主要预防和控制方法如下:
1、 戒烟: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2、 避免接触污染物:如二手烟、工业尘埃等;
3、 检查和治疗:尤其有吸烟史或长期接触污染物质的人士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4、 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均衡饮食、常做运动和充足睡眠均能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
5、 接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和新冠疫苗,减少合并感染机会。
卫生局再次呼吁吸烟人士为了自身和家人健康应立即戒烟,有意戒烟者可透过卫生中心/仁伯爵综合医院转介,亦可透过“一户通”内“我的健康→卫生教育→戒烟评估门诊”进行预约,或于办公时间内致电2848 1238预约戒烟门诊,详细情况亦可查阅”澳门控烟资讯网” ( https://www.ssm.gov.mo/apps1/smokefree/ch.aspx#clg3504 )或以电邮 (gpcta@ssm.gov.mo)、电话(28556789)联络卫生局防控烟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