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教育升级,澳门理工大学—贝尔英语中心举办“第三届创意英语教学论坛”,邀请多位着名国际学者到澳理大演讲,探讨AI驱动下的英语教育创新模式,为澳门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第三届创意英语教学论坛”邀请香港理工大学语言科学与科技学系讲座教授黄居仁担任评论员,黄教授是世界着名语言学家,也是2024 Stanford/Elsevier全球AI领域前百分之二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主讲者包括:香港理工大学英文及传意学系教授Kathleen Ahrens;香港城市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脑行为与社会研究群核心成员Simon Harrison;理大-贝尔英语中心主任David Sansom、资深英语培训导师Áine Ní Bhroin、Mark Rodehorst,以及中心副主任林燕玲担任论坛主持。
此次论坛获本地各中学校长及代表支持参与,出席人士包括:圣公会中学校长Robert Alexander、新华学校校长何宇、培正中学、教业中学、嘉诺撒圣心英文中学、嘉诺撒圣心中学、粤华中学、圣公会中学、鲍思高粤华小学、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利玛窦中学、劳校中学、新华学校,以及澳门坊众学校等十多所学校代表。澳理大持续教育中心主任侯咏珊、博彩旅游教学及研究中心副主任萧宇宁,以及师生共一百多名与会者出席,与主讲嘉宾积极互动,场面热烈。
在论坛中,Kathleen Ahrens 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从真实文本中生成难度不一的对话,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演出,并将复杂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读者剧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她强调,教师有责任确保学生在使用 AI 的过程中符合伦理原则,特别是在个人资料隐私等议题上。AI 所产出的内容仅是“原料”,仍需经过人工查核与验证,才能确保其品质与适切性。
Simon Harrison 向观众介绍了 AI 引导式口语回馈工具(如 Moodie.ai)在教学中的潜在效益,同时提醒任何由 AI 采用的规则体系可能内含偏见,且不一定有实证基础。黄居仁则指出,AI 并不具备真正的思考能力,而无法取代人际沟通之间的讯息传递与诠释。尽管如此,生成式 AI(如 QWen)近期已有长足进展,未来或在教育及其他领域中更具实用性与影响力。
作为澳门理工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平台,理大-贝尔英语中心凭藉国际接轨与本土化并重的实践教育活动,历年在英语教学创新上成效显着。中心将继续以创新驱动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元化之国际英语考试认证,以助力培养适配新技术时代需求的人才,为澳门经济多元化和社会长远进步贡献力量。